基于公有云平台,打造TB级海量文件备份保护系统
企业业务稍微上点规模的,IT系统产生的数据很容易就超过TB级,并且资料文档等很容易超过亿级别的规模,如果用手动复制的方案来备份,基本是非常困难的;这种情况下,即使购买一些专业系统,随着数据量日益增大,跑起来也非常吃力。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基于云平台,来实现对应的解决方案。
TB级海量文件场景特点
- 文件规模大,动作上千万级规模
- 文件目录结构多,层次多
- 文件大小从KB 到MB,GB,甚至百GB级别分布
- 文件变化快,或者有批量增加的场景
- 无用的,有用的,混在一起
- 时间分布久,跨度大
- 文件类型文本,视频,图片,压缩等都有
- 单个节点的数据量上TB级
- 总量上TB级,但分布在多个节点
面对如此特点,如果按照目前的设备+软件方案,在以下几点有非常大的缺陷:
- 升级扩展复杂,预先估计容量,后续扩展起来相当麻烦,必须的改变存储策略,或重新离线做数据迁移分布。如果初始购买的存储扩展有限,后期还不能很好的升级扩展。
- 3-5年左右的生命周期,也就是说,数据经过几年后,改造升级,购买新的方案是必须的,这样当数据上到百TB级别,整个工程实施也是相当复杂了。
- 一次投入特别的贵,如果对原始TB级数据做专业备份保护,投入得数十万,具体到不同的行业,性能和保护窗口参数稍微提升,投入立即上升到百万级。
随着数据量的增长,超过一个量级,比如10TB级别,其实这类方案已经难于胜任了。
破解思路
基本上来说,要破解海量数量,以及TB级增长的难题,基于云的方案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思路,云有4个核心好处:
- 存储和计算能力按需扩展
- 可靠,云的计算和存储分布特点,使得系统在计算和存储都具备传统结构不具备的数倍的可靠性
- 安全,基础云服务商自身在安全方面不计成本,比起自己构建IT设施,来得更加专业
- 扩展,开放性更好,使得构建的服务,更容易外部系统对接
目前在国内以及全球其他地区,都有成熟的云平台可以作为构建基础。当然,除了明显的优点外,也有1个缺点是,云毕竟在异地,速度方面没有本地来得快,所以在设计系统的时候,要充分考虑到此处特点。以此为基础,考虑构思如下备份系统的设计目标:
- 最高性价比的TB级海量小文件备份服务
- 支持分布式,多节点集中管理监控
- 备份容易且快速恢复
结合云平台的优缺点,基本的设计思路大体如下:
- 规模上量:单点TB突破,分布式上量
- 最小空间占用:最大化变小数据
- 平衡性能开销:IO扫描和效益平衡
- 不做无用功:特征类型自适应处理
- 最近最快,最远最可靠:多级模式结合,平衡速度和可靠性
以下将围绕以上5个点展开,看一个专业级别的备份保护系统如何打造。
TB级突破
实现TB级突破,重点思路在于如何解决备份和恢复的速度,以及海量规模的数据块存储。而解决数据备份和恢复速度的关键在于组织好数据索引;我们日常看到的网盘备份是简单的同步模型,很难胜任连续的数据块版本影射关系。而一个专业的备份系统,此处是必须要解决好。
架构上要突破纯云的方案,本地和云结合
纯云的方案,用了云的几个优势点,但也同时受云天生异地的特点影响,在传输效率方面是必定落后本地的方案,在强调速度的备份和恢复场景下,只有压缩数据,加大带宽。因此,更好的专业级方案是兼顾云和本地的优势进行设计。
以下黄色部分,就是加的一层本地存储;本地客户端将以分块的形式把数据写入本地客户端,同时启动同步逻辑,把数据从本地同步到云存储。
TB级数据重点在索引管理上要下功夫,索引分为本地和云端两级
本地索引采用分段分布设计,突破传统RDB单库数量过大,查询过慢的瓶颈。本地索引模型读写相对简单,可以采用自己研发或开源的本地数据存储方案,Sparkey, levelDB,BDB,甚至MongoDB等都可以,实现索引库理论支持TB级以上的的索引大小,具体到文件为每条索引可做到100字节以内
索引容量: TB/0.1KB > 100亿条索引
按照简单的顺序存取模型,海量的目录,文件索引,这种分级模型的索引框架,可以轻松解决TB级数据与海量小文件场景的管理。
当然,如果离开了异地配合,这种方案还是不完整的。因此在云上,要支持更大规模的索引容器。幸运的是,在云上,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案还比较多。可以基于MongoDB,LevelDB等优秀的列模型数据库,也可以基于云平台本身的分布式KV数据库来保存索引。
设备通过调度中心定位到云索引中心 ; 单个云索引中心采用NO-SQL DB分布式设计,具体按照任务ID进行分布。关于具体的索引容器,可以选择云平台提供的KV数据库,如果要更多灵活的控制,也可以自己选用专业的KV 数据库来构建。理论上云端可以管理索引的数量无限。
数据按系列段分块存储,提升混合云模型的速度参数
普通的量级数据读写,无所谓要不要分块了,但一旦规模上到TB级别,特别在文件量变化快的场景,要尽可能缩短备份窗口,必要的数据存储组织就显得非常的关键。其数据存储分为两部分,本地和云。
本地数据存储设计,可采用N *KB – N *MB 相对固定系列段的分块设计,兼顾读写效率与空间平衡分块采用期望分块方案,尽可能让分块分布在1个区间,保证去重效果的同时,减低分块对索引记录数占用的数量。本文按照64KB 到 4MB的经验值方案来计算.
总可索引数据量区间:理论最小管理数据 100亿* 64KB = 600+TB , 理论最大管理数据 100亿* 4MB = 40+ PB 这么大的规模,理论上已经远远满足数据存储管理需要。
对于数据上云,初始化系统这里可以把设备定位到不同的云数据中心,与索引位于同1个中心内;上传的数据异步化存储到云存储,或可同时异步到特定的块存储设备;对于块存储,提供合并机制,将小块进行合并存储,提高存储读写效率。所以,理论上云端冗余管理的数据量受限于云存储空间提供商的。
本地和云的数据存储组织方案,在本地通过相对分块序列的方案,在云采用云存储的方案,从KB-MB级的小数据块文件都可以轻松管理起来。
上图是基于索引和块存储结合的增量应用。任何一个数据块的变化都会第一时间,通过本地的索引块签名快速判断是否需要上传备份 ; 如果本地的索引无法启动,将从云端获取签名进行比对。任何一个需要备份的数据块,可以快速通过分块序列存储方案,保存在对应的数据块文件中。
通过并行冗余通道,提升上下云的速度、稳定和可靠性
互联网络本身是一个质量无法端到端保证的的一个网络,传输的稳定性会又多个环节影响。包括运营商网络,平台的网络,以及用户接入的网络等。对于一个专业级的备份系统,必须要考虑网络通道的连续、稳定运行。
以上,在任何一次客户端注册期间,一旦认证通过后,可以根据系统资源情况,分配合适的数据节点给客户端。 客户端可以根据情况,正常情况下,多通道并行传送 ; 一旦检测到通道出现问题,自动摘除 ;各个节点会上报数据到调度中心; 同时当链路恢复的时候,自动接入到系统中。下图就是示意多通道在同步到云,以及从云恢复或下载数据。
采用端到端加密数据块设计,结合数据块垮云分布机制,可靠保存备份到本地和云的数据
在备份体系中,数据保密性设计不依赖于人,从机制上保证数据备份到云是机密的。最常用的一种方案就是采用对称加密,具体可以采用AES,3DES等算法。目前比较常用AES256位,而key的产生可以在客户端产生。Key一旦丢失,数据将无法恢复和使用。因此key的妥善保护,也是非常重要。
在基于块的加密设计中,结合云分布特征,数据被打散在不同的存储位置,因此在数据安全方面进一步增加了强度。基于目前的公有云平台的情况,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几大主流的云存储平台,分布在全球。理论上,数据可以分步在任何一个地方。唯一考虑的是数据如何跨地区进行同步和分布; 当然这里可以先写入本地云中心,冗余块通过高速通道,再同步其他云中心,这里可以是同构的云,也可以是异构的云。
引入自动适应方案,提升海量文件和应用场景的适应能力
在海量文件情况下,由几种系统因素影响备份的效率和资源开销。备份系统如果全速开进,会消耗过多的计算和IO资源,如果是生产系统,势必也会带来冲突。以下是几种典型的需要规避的:
- 压缩比例和CPU消耗的冲突
- 磁盘IO和小文件随机分布的冲突
- 强加密和CPU需求的冲突
- 实时检测和系统资源的冲突
- 文件类型和压缩效果的冲突
- 备份带宽消耗
通过对带宽,压缩算法,文件类型定义等预定义策略,可以快速平衡好系统资源。这种适合在确定判断系统场景的情况启用。
对于无法预知的情况,启动自动监测机制,包括压缩比,是否硬件加密加速,是否需要启动实时或批量扫描等。
总结与展望:
随着云平台的成熟和发展,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,用云构建的数据备份系统,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地区分布,运维简单,灵活扩展特点,以及弹性按需投入的优势,企业数据走向云端简单更加简单可行。
作者简介:陈元强,多备份创始人。15年经历,包括一线技术公关、项目与团队管理等,涉及云服务架构,系统底层、网络、存储、安全、大数据计算分析、移动应用等业务和技术领域。(责编/魏伟)
Recent Comments